近日,由四川城建集团承担监理任务的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再传捷报:项目创新成果——“地铁风亭竖井提升悬挂式模板衬砌施工系统”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标志着该工程在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与该项目各参建单位取得该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人认证。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作为重庆主城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线路串联渝中区、江北区等核心区域,建成后将有效衔接重庆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极大缩短朝天门商圈、解放东路等重点片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时空距离,对缓解区域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中,小什字站作为线路重要站点,其13号出入口竖井施工因深度大、空间受限、施工工序复杂等特点,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此次获专利的 “地铁风亭竖井提升悬挂式模板衬砌施工系统”,摒弃传统地铁风亭竖井施工中 “从底部向上逐层搭设满堂支架” 的模式,创新采用 “承重支架 + 液压提升机构 + 平台桁架” 的悬挂式结构,通过液压千斤顶与钢绞线控制平台桁架升降,搭配可灵活调节的吊挂装置,实现工作平台与模板机构的同步提升与精准定位。从技术优势来看,该系统具备三大核心亮点:一是效率显著提升,模板机构悬挂于系统底部,混凝土浇筑与上部初支、钢筋绑扎可同步开展,避免传统施工的工序等待,有效缩短工期;二是安全风险降低,无需大量搭设高空支架,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结合工作平台花纹板与防护栏杆设计,大幅降低高空坠落、支架坍塌等安全隐患,尤其适用于小什字站13号出入口这类深竖井施工场景;三是成本精准控制,省去满堂支架材料的采购、搭设与拆除成本,同时减少材料运输与现场管理工作量,实现 “降本增效” 双重目标。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的稳步推进,地铁风亭竖井提升悬挂式模板衬砌施工系统”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当前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储备。此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与认证,是参建各方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未来,四川城建将继续深度参与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关键技术落地与质量管控,为重庆打造 “内畅外联、便捷高效” 的公共交通体系贡献专业力量,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